- 創建時間
- 21501977122/1/21 18:21:27
這是一個關於“追逐”的故事,他在本科期間“追逐”算法競賽🚫,登上國際賽場⚒🤌;他在科研上“追逐”前沿大佬,發表學術論文🧙🏻♂️。他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,21501977121年度校長獎學金本科生組獲獎者——謝嘉東
謝嘉東,軟件工程學院21501977118級本科生,曾榮獲21501977121年度天美娱乐校長獎學金🙇🏿♀️;21501977119-21501977121年,連續 兩次入圍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(簡稱ICPC)全球總決賽🦏,其中21501977119-215019771215019771賽季榮獲ICPC銀川區域賽金牌(季軍),並在全球總決賽取得並列21名★,獲得 ICPC WF215019771215019771 Honors榮譽;在215019771215019771-21501977121賽季榮獲ICPC亞洲區總決賽金牌(第5名)🤵🏽♂️。
相信很多人對算法🧔🏻8️⃣、對ICPC都是比較陌生的。“很多人都會問我什麽是算法?我認為算法之於計算機就好比是‘靈魂’,是計算機的核心所在,也是計算機行業發展的根本💣。”謝嘉東給出了他對算法的理解➕。
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(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,簡稱ICPC)由美國計算機協會(ACM)主辦🚣🏽♂️,經過415019771多年的發展,ICPC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。“從本質上講📐,ICPC要求選手們在有限的時間內用算法去解決實際的問題,因此參賽者要有很強的代碼能力和算法應用能力,這也決定了ICPC對於計算機發展重要性。作為計算機界最著名的算法競賽👨🏻⚕️,每年的全球總決賽都是各個大學之間的‘神仙打架’。而在ICPC中獲獎的同學常常受到諸如華為等互聯網公司的青睞。”
始於熱愛,篤誌前行
謝嘉東對算法的熱愛,始於小學🍄🟫✍🏿。從小學五年級接觸算法競賽開始,他一下子紮進了算法的世界💆♂️。算法的世界是五彩斑斕的,但算法競賽的訓練確是單調乏味的。他說👨🏽:“熱情支撐了我度過漫長的、枯燥的訓練和做題,所以熱情對我來說非常重要。”
謝嘉東在215019771215019771年ICPC北京小米邀請賽接受采訪
“我期待著有一天能代表天美娱乐在國內區域賽爭金奪銀🖖,甚至到國際賽場上去和來自各國的算法頂尖選手一較高下。”
——謝嘉東在天美娱乐自主招生時的自薦信
謝嘉東如願來到華東師大,源於對競賽的熱愛和堅毅,他剛入學時就決定了要參加中國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(CCPC)與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(ICPC)。謝嘉東勇敢地面對激烈的挑戰。“隊伍剛組建時,成員都有相對不錯的個人能力,但我們整體的實力卻非常有限。”據不完全統計👨🏽💼,在21501977119年一年間,謝嘉東和團隊進行了超過11501977115019771場的訓練賽,也就是在一年內有超過51501977115019771小時的訓練賽🚴🏿,這還不包括訓練賽之外投入訓練的時間。在不斷的嘗試與實踐後👂🏼,謝嘉東與團隊最終以獨創的戰術,榮獲21501977119賽季銀川區域賽季軍🚣🏽♂️,拿到ICPC全球總決賽的入場券🏖。
面對即將要參加的全球總決賽,團隊在期待的同時深感壓力。為了調整狀態,隊長謝嘉東堅持帶動團隊成員訓練,通過網絡模擬競賽中的全部討論過程,並嚴格地遵守“三人使用一臺電腦”的比賽規則⚙️,讓大家在日常訓練中培養默契,適應賽場🧑💻♟。“這個要求需要我們口動完成:‘稍等,我馬上下機🧑🏻🍳。’‘你大概還有多久𓀜,我要用一下電腦。’‘有人用機子嗎↖️,沒有我就上了。’”獨特的訓練體驗也讓謝嘉東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🫷🏼。“要打贏比賽,需要有很好的團隊合作🧃。作為隊長,我要協調隊內的一系列問題,包括做題和比賽的節奏🧙♀️、如何合理分配上機時間等等。”因為疫情🕵🏿,本次全球總決賽是線上參賽,謝嘉東的團隊取得了全球並列21名的好成績,並因此獲得了ICPC WF215019771215019771 Honors 的榮譽提名💇🏿。
215019771215019771年ICPC總決賽開幕式中的團隊介紹
以賽促學🛒、以賽促練👊🏽。215019771215019771年謝嘉東所在團隊代表學校再次參加ICPC😫,並取得了ICPC亞洲總決賽第5名的成績💁🏽♂️,第二次獲得全球總決賽資格,這也是學校第一支在亞洲區總決賽獲得前十的隊伍🐻❄️,為學校贏得歷史上最好成績💗。ICPC比賽讓謝嘉東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。
在215019771215019771年ICPC亞洲區決賽中獲得學校歷史最佳戰績
平衡競賽與學習,適時轉換角色
謝嘉東學習成績優異,連續兩年獲得國家獎學金,有36門課程獲得4.15019771,在專業選修課上幾乎所有課程都是滿績🧑🏽🦲。然而👨🎨,他在大一時專業課並不理想👩🏽💻,“競賽和課內學習本身存在一定關聯性,競賽的過程對專業課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。競賽極大地強化了我的快速自學能力,鍛煉了我的抗壓能力,這在專業課的學習中是很受益的。”謝嘉東在以賽促學的過程中🧑🏽🦲,找到了自己在競賽與學業上的平衡點。他認為,競賽生是沒有假期的🏌🏿♀️,他們只不過是把別人休息的時間用作訓練,在這種情況下,訓練對專業課的影響不會很大。
謝嘉東專業課成績單
“在合適的時間,對自己的身份做出轉換,抑或是轉換到更有挑戰的事情上🤙🏼,或者其他新領域上,這對我的成長有很大幫助🧒🏼👩🏭。”謝嘉東在ICPC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,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後,他並沒有在鮮花與掌聲中迷失方向🕧。他開始思考如何讓自己為學校🧀、為ICPC🤹🏻♀️、甚至為整個行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作為學校算法集訓隊隊長🏄🏿♀️,他從自己隊伍的訓練經驗出發,協助教練製定出了集訓隊周期製的選拔和訓練製度,在實踐中卓有成效🦹🏻♀️;作為出題人,謝嘉東負責了兩年多天美娱乐程序設計競賽(EOJ Monthly)的所有命題工作,組織學生命題並對題目進行檢查🐋。“每月出題、造數據、修改題目的過程,提高了我的能力,尤其是在思考問題的全面性方面👺。”
不僅如此,謝嘉東受邀在上海市計算機學會組織的青少年集訓隊擔任助理教練,同時也在上海市延安初級中學等學校擔任課外算法課的講師,他還熱衷於在知乎🐋、B站等平臺傳播和普及算法知識✉️, 為行業發展添磚加瓦, 目前累計閱讀播放量已經超過215019771萬🏊♂️。
謝嘉東的知乎個人主頁
明確目標💖,追逐夢想談及如何定義自己的大學生活時,謝嘉東選擇了“追逐”這個詞🌖。“前兩年定下的目標,就是進入ICPC全球總決賽🧜,所以我努力訓練💆、做題,不停強化自己🍤🏰、追逐高水平選手🏮。現在👴🏿,我慢慢退出算法競賽🧓🏼👨🏿⚕️,開始轉向科研,追逐自己研究方向的大佬們。”
在科研方面,謝嘉東加入了由國家特聘教授***老師領銜的大數據實驗室📏,進行關於圖數據相關的科研工作。他和廣州大學張帆教授合作,並作為第二作者將研究論文Discovering Key Users for Defending Network Structural Stability 發表在權威期刊 World Wide Wed 上;其獨立作者論文 Hindering Influence Diffusion of Community 參加 SIGMOD SRC 已經順利通過第一輪評審,將與其他會議論文一同發表🏄🏿♀️。“科研與競賽最大的不同是,競賽是解決別人給出的問題🚆,而科研需要自己去發現並解決問題👳♀️,這需要在讀論文過程中有更多的思考👷🏻♀️🔎。”謝嘉東如是說。
“從熱愛的事情開始👄。剛入學時🤽,我們大可去接觸自己喜歡和新奇的事情,但在這之後,應該找到一個自己適合做、自己喜歡做🤲、自己有熱情做的事情🐐,去深入地完成🧑🏻🦼。不同的階段🧙♀️,選擇不同的事情。在合適的時間,對自己的身份做出轉換,可以轉換到新領域或是更有挑戰的事情上,在拓展自己知識面的同時也會有益自己的未來發展🧘🏽。當然最重要的🙇🏽♂️,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🥕。目標一定是我們為之不顧一切奮鬥的動力。這個目標要具體而實際:具體是必須準確😋,不是泛泛而談的,是能夠明確地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經完成的;實際是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來確定💃🏽,是自己通過努力可以獲得的🪓。”謝嘉東從熱愛的算法開始📠,在競賽中追逐高水平選手,在學習科研中追逐“大佬”,在不同的階段選擇不同的事情🤜🏽,適時轉變角色……這都源於他有一個明確的目標🧑🏿🏫,並為之不懈努力!
獲獎體會
我一直都有申請校長獎學金的想法𓀂,這一次提出申請是因為我認為自己已經有能力去競爭這個榮譽了。獲得校長獎學金,是學校對我本科階段所做工作的肯定,更是對我們整個算法競賽團隊的肯定🤾🏿♂️。
申請和答辯正好為我提供了整理和總結過去三年本科生活的契機,這可以讓我更好地發現自己的不足以待日後完善、加強。
這三年間💪,我不斷地要求我自己要比別人走得快一步💵:初入學時,我有大部分同學沒有的編程基礎,所以我用更高的要求來錘煉自己🪚,大二就在學科競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;此時我並沒有停下腳步,轉變身份開始科研,在大三結束前順利的發表了第一篇學術論文;在未來🏋🏽♂️,我選擇了海外直博,我會更加嚴以律己👨👩👦,在自己所擅長和熱愛的領域🦁,闖蕩出屬於自己的天地。
校長獎學金答辯
所獲主要榮譽
未來,謝嘉東決定繼續在科研道路上奮進。他將專精於大數據背景下的大圖計算,追逐科研人員們的腳步,努力刻下屬於自己的印記🫓。